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概念
(一)五行和五行學說的含義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
五行學說,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規(guī)律來認識世界、解釋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運動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種五行系統結構論的哲學范疇。
五行學說應用于中醫(yī)學領域,主要是以五行學說的基本規(guī)律來闡釋人體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體表與內臟的有機聯系,以及人體與外在環(huán)境的統一,從而成為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與現象的五行歸類
1.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在對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直觀觀察和樸素認識基礎上,進行抽象而逐漸形成的理論概念。是用以識別和歸納各類事物五行屬性的基本依據。而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則是五行特性的經典性概括。
木的特性:為“曲直”,是指樹木的枝條具有生長、柔和,能曲、能伸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生長、升發(fā)、條達、舒暢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均歸屬于木。
火的特性:為“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熱、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溫熱、升騰、明亮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均歸屬于火。
土的特性:為“稼穡”,是指土具有播種和收獲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均歸屬于土。
金的特性:為“從革”,是指金屬具有剛柔相濟并能變革之性。引申為凡具有肅殺、收斂、沉降等性質和作用的事物和現象,均歸屬于金。
水的特性:為“潤下”,是指水具有潤澤、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等性質或作用的物質和現象,均歸屬于水
2.事物和現象的五行歸類
事物和現象的五行歸類方法,主要有取象比類法和推演絡繹法。
取象比類法:即是從事物的形象(形態(tài)、作用、性質)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質的特有征象,并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屬性為基準,進行類比而確定其五行歸屬。
推演絡繹法:即根據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歸屬,推演歸納其他相關事物,從而確定其相關事物的五行歸屬。
中醫(yī)學在“天人相應”觀指導下,以五行為中心,從而將人體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事物或現象聯系起來,形成了聯系人體內外的五行結構系統,用以說明人體,以及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統一。如下表:
事物屬性五行系統歸類表
自然界人體
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氣五方五季五行五臟五腑五官五體五志五液五脈
角酸青生風東春木肝膽目筋怒淚弦
徵苦赤長暑南夏火心小腸舌脈喜汗洪
宮甘黃化濕中長夏土脾胃口肉思涎緩
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腸鼻皮毛悲涕浮
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腎膀胱耳骨恐唾沉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五行相生與相克
1.五行相生,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資生、助長和促進的關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由于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的關系,所以其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兩個方面的聯系?!峨y經》比喻為“母”與“子”的關系,即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如以火行為例,生我者為木,我生者為土,這樣就稱木為火之母,土為火之子。
2.五行相克,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克制、制約的關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間存在著相克的關系,所以其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兩個方面的聯系?!秲冉洝贩Q作“所不勝”和“所勝”的關系,即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如以火行為例,克我者為水,我克者為金,這樣就稱水為火之所不勝,金為火之所勝。
(二)五行制化與勝復
1.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以維持平衡協調,推動事物間穩(wěn)定而有序的變化和發(fā)展。五行制化,是一種五行相生與相克相結合的自我調節(jié)。故說: “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fā)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
2.五行勝復,是指五行之中一行亢盛(即勝氣),則引起其所不勝(即復氣)的報復性制約, 從而使五行之間復歸于協調和穩(wěn)定。五行勝復,是一種五行之間按相克規(guī)律的自我調節(jié)。五行勝復的規(guī)律是“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勝至則復,復已而勝,不復則害。”
其效應是通過勝復調節(jié)機制,五行系統在局部出現不平衡的情況下,可以自行調節(jié),以維持其整體的協調平衡。
(三)五行相乘與相侮
1.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勝之行的過度制約和克制。即相克太過。五行相乘的次序與相克相同。導致相乘的原因有“太過”和“不及”兩種情況。以木克土為例,太過者如“木亢乘土”;不及者如“木乘土虛”。
2.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不勝之行的反向制約和克制。又稱“反克”。導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過”和“不及”兩種情況。仍以木克土為例,則太過者即“木亢侮金”;不及者即“木虛土侮”。相乘與相侮,兩者有所區(qū)別又有聯系,故說 “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 氣 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
(四)五行母子相及
五行母子相及,屬于五行之間相生關系的變化。
1.母病及子,指五行中的某行異常,累及子行,導致母子兩行皆異常。其形成多是母行虛弱,引發(fā)子行亦不足,終至母子兩行皆虛。
2.子病及母,指五行中某一行異常,影響及母行,終至子母兩行皆異常。其形成有三:一是子行亢盛,引發(fā)母行亢盛,結果是子母兩行皆亢盛,一般稱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虛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不足,終致子母兩行俱虛。三是子行亢盛,損傷母行,導致子盛母衰,一般稱為“子盜母氣”。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一)在生理方面的應用
1.說明五臟的生理特點
主要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長、升發(fā)、舒暢、條達的特性,而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通氣血,調暢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屬木。余依此類推。
2.構建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
主要以五行特性的類比和推演絡繹,以五臟為中心,聯系人體的各種組織結構與功能,將人體的形體、官竅、精神、情志等分別歸屬于五臟,構建了以五臟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統。并將自然界的五方、五氣、五色、五味等與人體的五臟系統聯系起來,建立了以五臟為中心的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從而使人體內外環(huán)境聯結成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
3.說明五臟之間的生理聯系
主要表現于: 一是以五行相生說明五臟之間的資生關系 。如肝生心,木生火,即肝藏血以濟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等。二是以五行相克關系說明五臟之間的制約關系 。如腎制心,水克火。即腎水可以上濟心陰,以防止心火之亢盛等。三是以五行的制化和勝復來說明五臟之間的自我調節(jié),以保持其整體的協調平衡和人體內環(huán)境的統一。
(二)在病理方面的應用
五行學說應用于病理方面,主要在于闡釋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傳變。主要表現為如下方面:一是 相生關系的傳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兩方面 。二是相克關系的傳變,包括“相乘”傳變和“相侮”傳變兩方面 。并根據相生傳與相克傳,以推斷病情的輕淺或深重。故說:“邪挾生氣而來,則雖進而易退”;“受我之氣者,其力方旺,還而相克,來勢必甚。”“所不勝,克我者也,臟氣本已相制,而邪氣挾其力而來,殘削必甚,故為賊邪”;“所勝,我所克也。臟氣既受制于我,則邪氣亦不能深入,故為微邪。”
此外,五行學說還用以闡釋五臟發(fā)病與季節(jié)的關系。
(三)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
主要在于分析四診所收集的外在表現,依據五行屬性歸類和五行生克乘侮規(guī)律,以確定五臟病變的部位,并推斷病情的輕重順逆。
從本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臟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現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
從出現他臟所主的色、脈來分析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 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 。五臟中任何一臟有病,都可以傳及其他四臟,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系。
從面部五色“主色”、“客色”的生克關系,來推斷病情的順逆。所謂“主色”,是指五臟的本色。“客色”,則為應時之色。“主色”勝“客色”,其病為逆;反之,“客色”勝“主色”,其病為順。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系來判斷疾病的預后。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即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后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后良好。
故說:“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
(四)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
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指導臟腑用藥
藥物“五色”、“五味”與五臟之關系,是以天然色味為基礎,以其不同性能與歸經為依據,按五行屬性來確定的。臨床臟腑用藥除根據五色、五味歸屬指導運用外,還應結合藥物的四氣(寒、熱、溫、涼)和升降浮沉理論來綜合分析,辨證應用。
2.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
運用五行母子相及與相乘、相侮關系來說明五臟疾病的相互傳變。掌握了五臟疾病的傳變規(guī)律以后,臨床上除針對有病臟器進行治療外,還應注意其可能被傳及的臟器,采取預防性治療措施,控制其傳變。如說“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另外,疾病的傳變與否,主要取決于臟氣的盛或衰。而“盛則傳,虛則受”,則是五臟疾病傳變的基本規(guī)律。
3.確定治療原則
根據相生關系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補母和瀉子,即所謂的 “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 。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虛證而治療,如肝虛補腎,因為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以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實證而治療,如肝實瀉心,因為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助于疏瀉肝木。
根據相克關系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和扶弱,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被乘為弱,必須補之。
4.制訂治療方法
藥物療法方面, 依據五行相生規(guī)律確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補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依據五行相克規(guī)律確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瀉南補北等法。
針灸療法方面,例如依據“五輸穴”的五行屬性及其生克關系,來進行選穴治療等方法。
精神療法方面,可利用情志之間的五行克制作用,來達到調節(jié)異常情志變化,恢復其正常的情志活動。如悲可以勝怒,是因為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金能克木之故。
以上是關于2020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中醫(yī)基礎理論考點:第四單元。更多關于2020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復習和資料,詳情關注博傲教育網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欄目!
你想知道醫(yī)考合格的秘籍嗎?掃描微信二維碼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獲取最新必考知識點或 最新考試資訊:
臨床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問題討論群:249310992
中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問題討論群:622494854
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問題討論群:132893729
口腔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問題討論群:617669025
鄉(xiāng)村全科助理醫(yī)師問題討論群:556053451
掃一掃直接加QQ學習群 掃描立即做題 [海量試題][歷年真題]等你練!
![]() |
![]() |
![]() |
博傲護理 | 博傲藥師 | 博傲醫(yī)師 |